网站正在调试!
星期

意见箱

意见箱X

江苏省泗阳县:“三个百分百”的富民效应

发布时间:2011-07-15        来源: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        阅读:2959
日前,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专家对省林科院在泗阳县实施“挂县强农富民”工程检查验收时,惊奇地发现:这里的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入户率达到100%。
    “挂县强农富民”工程是江苏省2009年在苏北地区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,全省32个科研教学单位与苏北泗阳等36个县(市、区)对接开展科技强农、科技惠民活动。省林科院5名专家进驻泗阳县西康、三徐、幸福、徐渡、农场5个村之后,在10名县级指导员的配合下,示范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,当年实现“三新”入户率百分之百。这3个百分百到底给泗阳农民带来了什么?
    新品种让每户增收5100元
    在泗阳县农场第二居委会居民张天梅家的3亩苗圃里,笔者看到,她家培育的“黄山栾树”苗木已经长有将近1米高。张天梅喜滋滋地说:“按照现有价格,我这3亩地9000多棵苗子能卖18万呢,说它是‘摇钱树’,一点不假”!
    张天梅引种“黄山栾树”只是江苏省林科院在泗阳县推广新品种的一个缩影。江苏省林科院专家组组长徐福元介绍:“专家组围绕“一村一品”的发展思路,把引进新品种作为助民增收的重要手段,全年共引进林木、食用菌、花卉等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7个,新品种覆盖面积达到100%,户均增收5100元以上”。
    “一个新的品种可以带来一个富民项目,一个新的品种可以救活一个产业。”泗阳县农林局局长周成国对省林科院实施“挂县强农富民”工程产生的“连带效应”赞不绝口:“我县农场第二居委会389户人家,过去从事意杨苗木繁育的占59%,由于市场饱和,品种单一,效益迅速下降。省林科院隋德宗助理研究员和施士争教授进驻后,引导农户调整苗木品种,引进培育金丝垂柳、七叶树、薄壳山核桃等11个园林树种,居委会花卉苗木面积发展到1300亩,培育苗木示范户79个,户均增收30%以上”。
    科技人员直接到户,良种良法直接到田,技术要领直接到人。谈到新品种对泗阳县食用菌产业的影响,村党支部书记胡学波无限感慨:“我们村过去种植的食用菌品种老化,产量下降,收入减少。省林科院首席专家宋金娣建议我们扩大AS2796双孢菇,增加种植草菇、平菇、茶树菇、金针菇等食用菌新品种,并且到菇房手把手地指导农户搞好生产。到2009年底,全村食用菌产业规模由原来的100万平方尺扩大到现在的150万平方尺,每平方尺产量由1.1公斤提高到1.23公斤,户均增收5200多元”。
    新技术让每户都有“科技明白人”
    “我们将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在基地集成示范,建成高效农业的典范,现代农业的窗口。”徐福元说。
    徐福元的话语,在泗阳县新袁镇三徐村得到了证实。三徐村是意杨生产专业村,过去一直存在杨树密度大、管理粗放、木材产量低、材质差等突出问题,江苏省林科院王保松、韩杰锋等专家根据三徐村实际情况,在200亩林地示范推广“杨树集约栽培技术”、“林地中耕培肥技术”、“无节良材修枝技术”等投入少、见效快的新技术,林地活立木蓄积量明显增加,产值从2008年的1380元增加到2009年的1650元。村民朱克胜家有4亩多意杨树,他按照专家的指导施肥管理,每棵一年长了一拃多粗。为此,他禁不住竖起大拇指:“专家的法子,真灵”!
    让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,成果转化在产业上,贡献体现在农民增收上。徐福元说:“2009年,我们专家组根据泗阳农民需求,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,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,主要推广‘杨树工业原料定向培育技术’、‘郁闭林地土壤培肥技术’、‘食用菌周年高产栽培技术’、‘菌种制备技术’、‘花卉苗木繁育技术’等26项新技术,这些新技术在高效农业生产中起到了‘点石成金’的作用”。
    众兴镇西康村农民利用林地郁闭环境,在100多亩林地套种双孢菇、香菇、草菇等食用菌,亩均增收3600多元,村民还用食用菌生产下脚料培肥土壤,增加地力,促进了意杨树的生长,收到了“一箭双雕”的效果。目前,“林菌套种”已被推广到全县16个乡镇,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
    把科技之根留下,培养一支“不走的农业科技队伍。”挂县强农富民活动中,林科院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23场次,参训农民15620人次,印发技术资料15000份,培育科技示范户1663个,科技入户率达到100%,5个村的3800个农户每户都有一个“科技明白人”。
    新模式催生了“一村一品”产业格局
    创新生产模式,经营模式和产业模式,促使优势项目发展为优势产业,形成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村一业”的高效农业新景观。这是校地合作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又一“经典之作”。
    徐渡村是泗阳县食用菌生产重点村,全村有327户从事食用菌生产。在林科院和县农林局的协助下,村里成立了“泗阳县乐口福食用菌有限公司”,组建了“王集镇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”,还在南京设立了“食用菌产品直销店”,实现了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运作模式,为食用菌种植户提供菌种、栽培、管理、加工、销售、技术、资金等系列服务,户均增收5200多元。
    “徐渡村的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,另外我们还在西康村、幸福村、三徐村和农场尝试组合型、复合型、配套型、产业型等农业新模式,新模式推广率达到100%。”周成国说:“产业模式形成了产业特色,实现了标准化生产,规模化经营,品牌化销售”。
    新模式带来了新发展。2009年,西康村鸿丰果蔬有限公司、泗阳绿都种植园、泗阳县乐口福食用菌有限公司等3大龙头企业依托省林科院发展壮大,食用菌等3个专业合作社作用明显,花卉、食用菌、林木3大特色产业基地硕果累累,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村一业”格局正在形成,部分短平快项目已经见效,一些特色项目让3800多个农户得到实惠。
作者:谢文哲 通讯员 张耀西 姚爱民